服務熱線:
傳真:13650095361
手機:13650095361
Q Q:16883654網址:http://www.dailypostcenter.com
地址: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1棟
她“年輕”,富有激情,在鑄造行業里破浪前行;
她勇于挑戰傳統,用實際行動贏得他人尊重;
她不斷突破創新,用3D打印技術助推鑄造行業發展。
【人物簡介】
呂登紅,女,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3D技術總師,高級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協會第十屆鑄鐵及熔煉技術委員會委員,廣西重大科技專項評審專家庫專家。長期從事發動機零部件鑄造工藝和模具開發設計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多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國內、行業內的鑄造工藝進步發展提供積極有益的探索。
“我們去采訪呂姐啦。她雖已年過五十,但卻擁有一顆年輕的心,言語干凈利落,行事雷厲風行,做任何事,都充滿了干勁和激情。”記者口中的“呂姐”是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的3D技術總師,主要負責模具開發設計和3D打印與無??熘萍夹g研發工作,她同時還是“首屆廣西杰出工程師獎”和“廣西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我們第一次見面,她就要我稱呼她‘呂姐’。”呂姐大名呂登紅,在鑄造行業的鑄造工藝和模具開發設計上有著27年工作經驗,多項技術成果每年為企業新創效益逾億元。采訪中,她告訴記者,她從不想自己多少歲,因為她感覺自己每一天還都是“年輕的”。而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仿佛從她選擇鑄造開始,27年來就一直伴隨著她……
“戴著安全帽,手拿圖紙,走在去工廠的路上,感覺很神氣”
與六十年代的大部分人一樣,呂登紅出生在農村家庭,在她考大學選擇專業一事上,家里并未給出太多意見,一切全憑她自己把握,因為家里出了一名大學生已經是最值得高興的事了。然而可供選擇的專業那么多,作為一個女孩子的她,為什么偏偏選擇了看似更加適合男孩子的鑄造專業呢?
面對記者的疑問,呂登紅笑著說到:“當時我也對鑄造專業不了解,只知道它屬于機械行業,回校填報志愿的時候,剛好一位就讀于廣西大學鑄造專業的師兄也在場,他就和我介紹,將鑄造專業及其就業前景描繪得很美好,而我骨子里也向往著能跟男孩子一樣做很酷的事情。”與此同時,當時以煉鋼為題材的電影,熒幕上煉鋼工人在生產一線揮汗如雨為祖國建設而努力的形象也如偶像般影響著呂登紅,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似乎也變成了呂登紅的一種情懷。就這樣,在師兄的引導和情懷的助推下,她在志愿填報表上勾選了廣西大學鑄造專業。“當時我就想,畢業后,一個女工程師,戴著安全帽,手拿圖紙,走在去工廠的路上,感覺很神氣……”回憶往昔,呂登紅不禁爽朗地笑了起來,仿佛回到了那個年月。
這一年,年輕的呂登紅憧憬未來,朝氣蓬勃。
“在你不能改變環境的情況下,先試著改變你自己”
1990年夏天,呂登紅順利從廣西大學畢業,本著“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的原則,家在玉林的她,通過雙向選擇進入了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彼時的玉柴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急需高素質人才的加入,呂登紅則成為了“來玉柴的第一個學習鑄造專業的女大學生”。
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想要大展拳腳的呂登紅,卻在踏入鑄造車間后,第一次感覺到了曾經的夢想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走進鑄造現場,說實話,當時我的心就涼了,當時的生產環境跟現在不一樣,與國家發展水平有關,當時我們整個行業還是以半手工制造為主,鑄造車間里灰塵很大,有時候甚至五米之內只能看到一個人的輪廓。”這對于一個剛走出象牙塔的女大學生來說,這樣的工作環境無異于當頭一棒,“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悶悶不樂”自然成為了她在鑄造車間里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她甚至萌生了“我再上一天班就不上了”的念頭,說到這,呂登紅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呂登紅(中)與操作技師討論細長復雜形狀砂型雕刻方法
就在呂登紅內心反復糾結、煎熬,無法找準自我定位的時候,一場羽毛球運動過后和鑄造車間老工程師的交談,讓她重新找到了答案和方向。“在你不能改變環境的情況下,先試著改變你自己,鑄造車間你最能接受哪個工種和崗位,就先從哪個開始干,當你鉆進去以后,你就會發現里面的樂趣。”老前輩的話無疑給迷茫的呂登紅帶來了觸動,因為只有過來人,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她當時的心境。交談過后,呂登紅決定從改變自己開始,擺正心態,選擇從鑄造工藝設計開始干,不同于現場工藝、鑄造設備維修等崗位需要長時間待在生產一線,鑄造工藝設計可以在辦公室里面開展工作,雖然免不了要在辦公室和生產一線兩頭跑,但是卻得到了一定的緩沖和適應時間。
沉下心來的呂登紅漸漸發現,自己的許多鑄造理念和設計思路,只有緊密結合鑄造現場才能一一實現,她也因此而樂在其中。此時的她,甚至還沒意識到,她跑到鑄造現場觀察、學習、采集數據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在辦公室的時間。“習慣了工作環境之后,我也就真正地進入了角色”,那個曾經讓呂登紅萌生退意的鑄造車間正在成為她不斷提升的舞臺。
這一年,年輕的呂登紅重拾信心,精進不休。
“在德國鑄造廠的考察,給了我很大地觸動”
1998年,在鑄造工藝員崗位竿頭直上的呂登紅,迎來了自己在玉柴的一次重要崗位變動——擔任模具設計員,從事模具設計。原來,隨著玉柴機器的不斷發展,企業領導為了結合玉柴機器產品的生產需求,進一步完善玉柴機器鑄造工藝流程,決定將之前委托外包的模具設計業務交由企業的裝備廠執行,并設立了模具設計板塊。而模具設計要求工作人員既要有扎實的鑄造工藝基礎,看得懂圖紙,又要懂得數控編程。而彼時從北京航天工業大學學習數控編程、深造歸來的呂登紅無疑成為了最佳人選,她也順勢成為了模具設計團隊的一員。
“加入團隊后,十幾年的時間里,我們一直在根據玉柴機器產品的特點搞模具設計。”呂登紅說道。在這段時間里,伴隨著企業自主開發設計模具的工藝流程不斷完善、國外先進生產線的引進、鑄造工藝的提升,玉柴機器的整體鑄造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鑄件成品率不斷提高。
企業整體機器鑄造水平的提高固然讓人欣喜,然而每當生產旺季的時候鑄造車間里總會有一個讓大家見怪不怪的現象——企業的后勤人員包括企業高層領導都到鑄造車間幫忙,修配澆注鑄件用的砂芯。直到2013年遠赴德國鑄造廠的一次考察,作為考察團里一員的呂登紅,認識到了國內企業鑄造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產生極大地觸動后,決定要改變這一現狀。“讓我感到最驚訝的是,在生產設備一樣甚至要優于他們的情況下,德國鑄造廠生產出來的砂芯竟然能直接用于澆注鑄件,而我們自己制作出來的砂芯卻因為存在砂披等細節上的一些缺陷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工進行修補后才能使用,且修補后的砂芯還會對澆注出來的鑄件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增加鑄件的廢品率。”呂登紅告訴記者。隨后,通過不斷考察、請教,呂登紅發現,國內制作的砂芯之所以和國外有著如此大的差距,問題出在我們設計開發的用于制作砂芯的模具上,模具對于砂芯的生產,哪怕是一個參數的差異,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貒蟮膮蔚羌t,在領導的支持下,提出了“無砂披、免修芯”項目。
這一年,年輕的呂登紅看到差距,決心突破。
“你怎么那么幼稚,你也是學鑄造專業的”
然而,項目提出雖然容易,但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除了技術上的問題需要解決,還有人們的傳統經驗和觀念需要轉變。技術上的問題可以通過不斷地摸索,向國外專家請教找到答案,但人們固有的觀念和經驗卻著實讓呂登紅犯了難。當她首次提出該項目的時候,鑄造廠里甚至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毫不客氣地提出質疑“你這個項目想想還可以,你自己也是學鑄造專業的,你怎么那么幼稚?”原來,一直以來,針對砂芯細節上存在的缺陷問題,大家覺得只要人工進行修補一下,不影響關鍵性能就行,沒人愿意在這個細節上進行深究,進而對模具進行調整。然而,呂登紅卻深知細節決定成敗,鑄件質量往往會因為這些細節而受到影響。
即使有人質疑,呂登紅也決心要堅持做下去,把這個項目完成,用成果來說服大家,用成果來挑戰傳統經驗和做法。既然是模具上的問題導致了砂芯存在缺陷,那么在參數、比例、制作工藝及技術上我們國內和國外存在哪些差距?為此,呂登紅積極地與外國專家合作、交流、研討,在國內模具設計開發的傳統經驗上,一步步總結、提高,在德國的標準上,結合玉柴產品的實際,從參數和工藝上不斷修改完善,制定出符合玉柴模具開發設計的標準。大家存在經驗主義,觀念難以轉變。在項目驗證階段,呂登紅就見縫插針,利用生產線每天僅有的“休息”時間,親自在現場進行測試,收集數據、調整工藝,用制作出來的砂芯成品說服提出質疑的人。項目一干就是兩年的時間,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為此,呂登紅甚至坦言:“雖然我一直在堅持,但是心里說不慌是不可能的,因為我也不敢打包票這一定能成功,公司也為此投入了很多的經費,大家都看著,我不怕大家笑話,就怕這個經驗不適合咋們玉柴。”
▲呂登紅(右)與同事探討砂芯實現“砂芯無砂披免修芯”的關鍵技術
正如《荀子·勸學》中所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呂登紅的付出與堅持終究收到了回報,隨著運用新模具制作出來的砂芯一次比一次接近國際水平,同事們的觀念也在悄然轉變,對她的信任度和配合度也越來越高。最終,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項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決了模具無鉗配、免拋光,砂芯無砂披、免修芯;使鑄件薄壁輕量化、無燒結缺陷的重大技術難題。新技術從2016年開始在玉柴推廣應用,砂芯成品率達到≥98%,使用新技術制作的砂芯澆注的鑄件壁厚≤3mm,無燒結、易清理,鑄件品質提升30%,降低鑄造成本20%,每年為企業降低成本2千萬元,技術水平領先于國內同行業。
人們常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便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里”,而這兩項,呂登紅都做到了,不但為企業贏得了經濟效益,還悄然間轉變了大家固有的思想觀念,甚至推翻了國內、行業內幾十年的傳統鑄造經驗。
這一年,年輕的呂登紅挑戰傳統,贏得尊重。
“創新就是在原有成熟工藝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技術手段,形成新的工藝”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在模具開發設計領域上有著豐富經驗的呂登紅也深諳此理,隨著傳統模具制造工藝的日益成熟,可突破創新的空間有限,如何在傳統模具開發設計的基礎上突破創新,成為了呂登紅工作之余考慮的問題。而2011年,公司高層也為此提出了要站在公司發展的層面進行模具設計的思路。而就在呂登紅為此事犯愁的時候,鑄造車間里的一臺3D打印機引起了她的注意。原來,這是一臺閑置下來的3D打印機,但具體如何使用,大家都沒有一個方向。早在2006年就對3D打印技術有過接觸的呂登紅卻一下子有了想法:是否可以在3D打印技術上下功夫?通過與公司高層領導的合計,呂登紅決定就從眼前這臺3D打印機上尋求突破。“當時設備在這里,但是我們也沒有明確目標要做什么,如果只做傳統模具設計的話,原來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所以要做,我們肯定做新的。”呂登紅說到。
▲呂登紅(中)指導年輕工程師發動機氣道設計建模技巧
雖然知道要創新,但是怎么做?如何做?面對眼前的3D打印機,彼時的呂登紅腦海里還是一片空白。直到2012年的一場全國機械年會上一位中機院院士的報告,讓呂登紅找準了方向——既然3D打印技術能直接打印,那么是否可以跳過模具制造的步驟,直接打印原來只有依托模具才能制作出來的砂型和砂芯呢?年會結束后,呂登紅找到了做報告的院士,并將自己的想法與院士作了交流并得到了院士的肯定,同時還爭取到了與院士合作的機會。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科研過程,從3D打印的選砂、配比,到傳統模具設計知識與3D打印技術的結合,呂登紅一直帶領團隊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直到第一個砂芯被成功地打印出來,并試驗鑄件成功。
如今,伴隨著呂登紅和研發團隊的不斷試驗和探索,玉柴3D打印與無??熘萍夹g應用累計共完成了100多種柴油機新品缸體、缸蓋等核心零部件開發,開發周期縮短70%,節約新品開發成本6000多萬元,間接經濟效益達10億多元。其中超大型V20缸體是國內用3D無??熘萍夹g生產的最大型鑄件,鑄件重量達5噸,鑄件尺寸高精達國際先進水平。“玉柴無??熘苹?rdquo;也成為了廣西的一張名片。
“創新就是在原有成熟工藝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技術手段,形成新的工藝,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在呂登紅看來,科技精神不僅是追求嚴謹和極致,還要不斷創新。
這一年,年輕的呂登紅大膽創新,繼往開來。
“我感覺我每一天都是年輕的,每一天都充滿著激情”
在同事們的眼中,呂登紅既是領導、同事,又是一個大姐、朋友。在玉柴,除了少部分人,無論是年齡大的,亦或是年齡小的,都喜歡管呂登紅叫“呂姐”,因為“呂姐”這個稱呼很能體現出呂登紅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中她嚴厲,但是卻時刻為人著想,幫助年輕人進步;在生活中她和藹可親,是年輕人眼里的大姐大,為他們排憂解難。同事們說“呂姐”這個稱呼顯得呂登紅年輕,因為她始終對工作和生活充滿了激情,始終保持著一種年輕的心態,積極向上。采訪中,呂登紅說:“我從不想著自己多少歲,就想著我今天還有激情,還是年輕人,我感覺每一天我都是年輕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激情。”
而呂登紅年輕的心態仿佛也在時刻督促和影響著與她共事的每一個人。有一位年輕同事曾坦言:“呂姐,我在您這里,好像被您拉著往前走一樣,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進步。”而也正是這股推人前行的動力,使得只要是呂登紅團隊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成為了“香饃饃”。
對于未來,充滿激情的呂姐計劃著如何將現有的技術對標國際標準,將現有的數據形成數據庫,為企業今后的智能化發展做準備,并為企業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未來的技術日新月異,智能化快速發展,我可能跟不上年輕人步伐,但是我會把現有的科學方法傳承下去。”
此時,“年輕的”呂登紅神采奕奕,斗志昂揚。
TIPS:主要科研成果及個人榮譽
呂登紅長期從事鑄造行業的鑄造工藝和模具開發設計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多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被譽為玉柴3D打印和無??焖僦圃旒夹g的開拓者,承擔多項國家智能制造專項、04專項科研任務,起到核心關鍵作用。
分項主責2013年國家智能制造專項《60萬臺中重型發動機缸蓋數字化鑄造車間》項目,負責鑄造工藝數字化與智能制造技術研究及應用;分項主責2015年國家智能專項《大中型發動機缸體數字化鑄造車間》項日,承擔“無模鑄造島”分項目建設,開發無??焖俪尚凸に?把快制各種裝備與網絡集成智能產線;承擔2017年國家綠色智能專項《機械工業綠色鑄造工藝裝備研究及發動機綠色鑄造車間建設》項目,主責綠色鑄造工藝優化設計研究及綠色制芯、型砂配制、造型系統研究等。
作為技術領頭羊,積極承擔多個區級、國家級項目的課題研究,經過長期的科研攻關,呂登紅主要參研的玉柴“超低排放柴油機氣道及模具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以第一名榮獲2019年度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呂登紅潛心鉆研,創出了氣道核心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舉打破國外氣道核心技術壟斷的局面。這項獨門技術已廣泛應用到國三到國六的發動機生產制造中,缸蓋氣道一致性水平有效保障了批量發動機功率、油耗、排放要求指標,讓產品質量穩定受控。玉柴也由此成為至今唯一的一家將氣道技術理論與實際應用推廣形成一龍成套技術體系的企業。
主持參與的《復雜鑄件無模復合成形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分別獲得2016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氣道模具無砂披免修芯技術開發》獲得2016年中國機械制造工藝成果三等獎;《無砂披免修芯與高強超薄制芯高端技術推廣應用》獲2017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柴油發動機無??焖勹T造及示范應用》獲2017年頒發的第七屆“綠色制造科學技術進步獎等。
作為負責人主持玉柴“快速制造技術創新工程師工作室”工作,以這一平臺推廣技術成果普及應用,與科研院所進行互動交流,積極參加中國械工藝協會、中國鑄造協會科技活動,成效顯著。
2017年獲“中國優秀巾幗鑄造工作者”,2017年獲中國機械制造工藝協會“工藝創新突出貢獻獎”。2015年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擁有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發表論文10篇。